當前,我國農村面臨着人口流失、農業生産方式落後、農村經濟薄弱等一系列問題和挑戰,為了促進鄉村振興,推動農村地區的可持續發展,大學生參與三下鄉助農活動新發展已經嶄露頭角。鄉村振興需要社會力量的支持,而大學生作為社會的新鮮血液和創新力量,具有積極參與農村發展的巨大潛力。7月4日至7日,Betvictor中文版實踐隊由孫茂順老師帶隊前往宿州市埇橋區順河鎮舉行此次以“千年夙願今夢圓,鄉村振興譜新篇”為主題的實踐活動。
首先,活動在7月4日正式開始,實踐團隊來到了埇橋區順河鎮萬橋村,調研萬橋村鄉情地貌,并對萬橋村的鄉村振興進行深入研究。
在座談會上,萬橋村第一書記臧明賢介紹了萬橋村的整體概況。萬橋村是2008年3月由萬橋村、楊段村整建制撤并而成的,村活動場所設在萬橋,位于順河鎮的南部,206國道的東側,南門位于沛河鎮邊界,面積9.05平方公裡,人口4473人,24個村小組,4個黨支部,黨員113名。萬橋村與王井涯村、周寨村、嶽喬村、順河村、王垅村、馬場村、祝窯村、鶴山村、魏莊村相鄰。“萬橋村是個農業鄉村,工業企業不多,最寶貴的資源就是我們的土地。”土地流轉改革,激發農村活力,臧明賢書記提到萬橋村土地流轉面積八千畝左右,流轉土地主要以種植業為主,種植小麥和玉米,且以良種繁殖的方式實現收入提高,購買的肥料以農資為主,價格優惠,便于農民。繼而萬橋村于2020年9月份啟動新農村建設工程,第一批拆遷戶由此産生,并且,萬橋村預計在五年内實現整村推進,讓當地村民過上更加舒服的日子。
臧明賢書記提到萬橋村目前遇到的挑戰與困難是一小部分人不願意拆遷,思想工作比較困難,但他們仍願意尊重村民意見,不得強拆。在衆多人的努力下,萬橋村于2020年貧困戶全部脫貧,積極響應國家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政策。
其次,7月5日,實踐團隊來到了嶽喬村對居民進行走訪調查,與他們促膝交流,試圖尋找他們在嶽橋村生活的軌迹和嶽橋村在他們眼中的模樣。在深入了解當地居民生活和鄉村發展狀況的天同時,我們也為這裡人民的熱情、淳樸和善良而感動。
7月6日,實踐活動如火如荼的繼續開展,這一天我們實踐團隊在孫茂順老師的帶領下在嶽橋村分為兩組展開志願服務活動。
為了進一步加強社會對農村兒童群體的關愛、豐富兒童的生活,以及提升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培養大學生志願服務精神、實踐能力、社會責任感,團隊第一組成員進行教育關愛志願服務,團隊志願者為當地的小朋友們開展學業輔導志願服務,并為當地的小朋友們送上我們精心準備的學習用品套裝。當地居民和孩子們十分熱情,對志願活動大力支持,團隊成員看到孩子們臉上洋溢着燦爛的笑容也倍感溫暖。
第二組成員進行關愛空巢老人志願服務,活動不僅給空巢老人們帶來了歡樂,也讓社會老齡弱勢群體感受到來自社會的關愛和溫暖,向社會傳遞〝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良好社會風氣。Betvictor中文版學生将繼續保持初心,今後還要做更多有益老年人的公益活動,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踐行到自己的生活當中。
最後,為期三天的社會實踐在孫茂順老師的帶領和團隊學生的努力下圓滿結束。“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标準”,通過此次社會實踐,不僅讓我們明白鄉村振興必須發揚孺子牛精神,破解鄉村振興中各種利益沖突和難題,也讓我們明白社會實踐是引導學生們走出校門,走向社會,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投身社會的良好形式、是培養鍛煉才幹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養性,樹立服務社會的思想的有效途徑。
(撰稿:孫茂順 殷楠 劉慧 審核:肖良)